100%

第四十回    

入仙山撒手弃凡尘 走瀚海牵肠归故土

  话说二人游玩多时,唐敖道:“我们前在东口游玩,小弟以为天下之山,无出其右:那知此山处处都是仙境。即如这些仙鹤麋鹿之类,任人抚摩,并不惊走。若非有些仙气,安能如此?到处松实柏子,啖之满口清香,都是仙人所服之物。如此美地,岂无真仙?原来这个风暴,却为小弟而设。”多九公道:“此山景致虽佳,我们只顾前进,少刻天晚,山路崎岖,如何行走?今且回去。明日如风大不能开船,仍好上来。林兄现在有病,我们更该早回才是。”唐敖正游的高兴,虽然转身,仍是恋恋不舍,四处观望。多九公道:“唐兄:要象这样,走到何时,才能上船?设或黄昏,如何下得山去?”唐敖道:“不满九公说:小弟自从登了此山,不但利名之心都尽,只觉万事皆空。此时所以迟迟吾行者,竟有懒入红尘之意了。”多九公笑道:“老夫素日常听人说:读书人每每读到后来入了魔境,要变成‘书呆子’。尊驾读书虽未变成书呆子,今游来游去,竟要变成‘游呆子’。唐兄快些走罢,不要斗趣了。”

  唐敖听罢,仍是各处观望。忽见迎面走过一个白猿,手中拿着一枝灵芝,身长不满二尺,两只红眼,一身朱砂斑,极其好看。多九公道:“唐兄:你看白猿手中那枝灵芝,必是仙草。我们何不把他捉住,将灵芝分吃,岂不是好?”唐敖点头。都向白猿赶来,登时赶到跟前,刚要用手去捉,那白猿连撺带跳,却又跑远。一连数次,总未捉住。好在白猿所去之路,就是下山旧路。正在追赶,路旁有个石洞,白猿跑了进去。唐敖赶至跟前,恰好此洞甚浅,毫不费力,用手捉住,将灵芝夺过,给多九公吃了。多九公十分欢喜,把白猿接过,抱在怀中,急急下山。

  到了船上,林之洋因身上不爽,业已睡了。婉如听见捉住白猿,向多九公讨来,用绳缚住,与兰音、若花一同顽耍。唐敖吃了晚饭,将衣囊收拾安置。次日转过顺风,众人收拾开船,唐敖却早早上山去了。等候到晚。吕氏不见唐敖回来,甚不放心,林之洋病在牀上,听见此事,也甚着急。次日,托多九公同众水手分路去找。多九公因吃了灵芝,只觉腹泻,不能前去。众水手寻访一日,毫无消息。

  林之洋病体略好,也支撑上去。一连找了几日,那有踪影。这日多九公肚腹已好,因向林之洋道:“我看唐兄此番来至海外,名虽游玩,其实并不为此,大约久有修行了道之意。前者林兄有病,老夫同他上山游了多时,他竟懒于下山。后来因我再三催逼,明知不能脱身,就借赶捉白猿同老夫回来。到了次日,并不约我,却一人独往。岂非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索么?况他久已服了肉芝,又食朱草,并非毫无根基之人。我们三人一路同游,这些肉芝、朱草,独他一人得去,岂是等闲?而且前在东口、轩辕等处,口中业已露意;兼之林兄前在女儿国又有异梦;那歧舌通使又闻异人有唐氏大仙之称,以此看来,此人必是成仙而去。今已数日,岂有回来之理?我劝林兄不必找了。你就再找两月,也是枉然。”林之洋听了,虽觉有理;但至亲相关,何能歇心?仍是日日寻找。众水手也不知催过几十遍,要想回去,无奈林之洋夫妻务要等唐敖回来,才肯开船。

  这日众水手因等的心焦,大家约齐,来至船中,向林之洋道:“这座大岭既无人烟,又多猛兽,我们每夜提着器械,轮流巡更,还不放心,何况唐相公一人独往?今已去了多日,即不遭猛兽之害,就是饿也饿死了,何能等到今日?我们再不开船,徒然耽搁。趁着顺风不走,一经遇了逆风,缺了水米,只顾等他一人,大家性命只怕都要送在此处了。”众人说之再再,林之洋只管搔首,毫无主意。

  吕氏在内说道:“你们众人说的也是。但俺们同唐相公乃骨肉至亲,如今不得下落,怎好就走?倘唐相公回来不见船只,岂不送他性命?你们既要回去,俺们也不多耽时日,就以今日为始,再等半月,如无消息,任凭开船就是了。”众人无可奈何,只得静静等候,每日怨声不绝。林之洋只作不知,仍是日日上山。不知不觉,到了半月之期,众水手收拾开船。林之洋心犹不死,务要约了多九公再到山上看看,方肯开船。多九公只得同了上山,各处跑了多时,出了几身大汗,走的腿脚无力,这才回归旧路。行了数里,路过小蓬莱石碑跟前,只见上面有诗一首,写的龙蛇飞舞,墨迹淋漓,原来是首七言绝句:

  逐浪随波几度秋,此身幸未付东流。

  今朝才到源头处,岂肯操舟复出游!

诗后写着:

  某年月日,因返小蓬莱旧馆,谢绝世人,特题二十八字。唐敖偶识。

  多九公道:“林兄可看见了?老夫久已说过,唐兄必是成仙而去,林兄总不相信。他的诗句且不必讲,你只看他‘谢绝世人’四字,其余可想而知。我们走罢,还去痴心寻找甚么!”回到船上,将诗句写出,给吕氏诸人看了。林之洋无可奈何,只得含着一把眼泪,听凭众人开船。兰音望着小蓬菜惟有恸哭;婉如、若花也泪落不止。登时扬帆往岭南而来。一路无话。

  走有半年之久,于次岁六月到了岭南。多九公各自交代回去。林之洋同妻女带着兰音、若花回家,见了江氏,彼此见礼。众水手将行李发来。再细细查点唐敖包裹,所有衣履被褥都在行囊之内,惟笔砚不知去向。林之洋夫妇睹物伤情,好不悲感。江氏问知详细,也甚叹息,因说道:“姑娘那边这两年不时着人问信,并嘱如有回来之期,千万送个信去,以免悬望。”林之洋不觉顿足道:“这事教俺怎对妹子!他埋怨还是小事,倘悲恸成病,又送一条性命,这便怎处?”吕氏道:“此时莫若暂且隐瞒。俺们见了姑娘,就说姑爷已上长安,等赴试后,方能回来。如此支吾,且保眼下清静。俟过几时,再作商量。”林之洋道:“你身上有孕,不便前去。明日俺去见见妹子,只好权且扯谎。但妹夫包裹须要藏好,惟恐妹子回来看见,不大稳便。”吕氏道:“刚才兰音甥女要去见他寄母,明日就便把他带去。”林之洋道:“论理自应把他送去;倘他口角不稳,露出话来,那便怎好?也罢,俺同九公商量,且把兰音、若花暂寄九公家内,同他甥女且去作伴,俺们慢慢再议氏久之计。”

  当时同多九公议定,把兰音、若花送了过去。二人摸不着头脑,又不敢违拗,只得暂且住下。喜得多九公把两个甥女也接来作伴,一名田凤翾,一名秦小春,幼年都跟多九公读书,生得品貌俊秀,诗书满腹,而且都是一手好针黹,兰音、若花就便跟着习学。好在四人年纪相仿,每逢闲暇,谈谈文墨,倒也消遣。林之洋谆托多九公一切照应。回到家中,嘱付丈母、女儿千万不可露风。次日,雇了小船,带了水手,把女儿国所送银子发到船上,向唐家而来。

  那唐敖妻子林氏自从得了唐敖降为秀才之信,日日盼望。后来得了家书,才知丈夫虽回岭南,因郁闷多病,羞归故乡,已同哥嫂上了海船,飘洋去了。林氏听了此信,恐丈夫受不惯海面辛苦,不时焦心,常与女儿小山埋怨哥嫂不了;就是唐敏夫妇,也是时常埋怨。不知不觉,过了一年。这日,唐小山因想念父亲,闷坐无聊,偶然题了一首〈思亲诗〉,是七言律诗一首:

  梦醒黄粱击唾壶,不归故里觅仙都。九臯有路招云鹤,三匝无枝泣夜乌。

  松菊荒凉秋月淡,蓬莱缥缈客星孤。此身虽恨非男子,缩地能寻计可图。

小山写完,只见唐敏笑嘻嘻走来,把诗看了,不觉点头道:“满腔思亲之意,句句流露纸上,不意侄女诗学近来竟如此大进!末句意思虽佳,但茫茫大海,从何寻访?大约不久也就同你母舅回来了。”

  小山侍立一旁道:“今日叔父为河满面笑容?莫非得了父亲回来之信么?”唐敏道:“刚才我在学中见了一道恩诏,乃盛世旷典,自古罕有。欣逢其时,所以不觉欢喜。”小山说:“是何恩诏?莫非太后把天下秀才赏了官职,叔父从此可以作官么?”唐敏笑道:“若把天下秀才都去作官,那教书营生倒没人作了。你道此诏为何而发?原来太后因女后为帝。自古少有:今登极以来,十有余年,屡逢大有,天下太平;明年恰值七旬万寿;因此特降恩旨十二条。至于百官纪录,士子广额,另有恩旨十余条,不在此诏之内。此十二条专指妇女而言,真是自古未有旷典。”

  小山道:“叔父可曾把诏抄来?”唐敏道:“我因这诏有十二条之多,兼之学中众友都要争看,未曾抄来。喜得逐条我都记得。你且坐了,听我慢慢细讲:‘第一条:太后因孝为人之根本,凡妇女素有孝行,或在家孝敬父母,或出嫁孝敬公姑,如贤声着于闺阃,令地方官查奏,赐与旌表牌匾。第二条:太后因‘孝悌’二字皆属人之根本,但世人只知妇女以孝为主,而不言悌;并且自古以来,亦无旌奖。殊不知‘悌’之一字,妇人最关紧要,其家离合,往往关系于此,乃万不可缺的。苟能姒娣相睦,妯娌同心,互相敬爱,彼此箴规,即是克尽悌道,查明亦赐旌奖。第三条:太后因‘贞节’二字自古所重,凡妇女素秉冰霜,或苦志守节。或被污不屈,节烈可嘉者,俱赐旌表。第四条:太后因寿为五福之首,凡妇人年届古稀,家世清白者,赐与寿杖牌匾。第五条:太后因大内宫娥,抛离父母,长处深宫,最为凄凉。今命查明,凡入宫五年者,概行释放,听其父母自行择配;嗣后采选释放,均以五年为期。其内外臣民人等,凡侍婢年二十以外尚未婚配者,令其父母领回,为之婚配;如无父母亲族,即令其主代为择配。第六条:太后因贫寒老媪,肩不能担,手不能提;既无六亲之靠,又乏薪水之资,每逢饥寒,坐以待毙,情实堪伤。今命天下郡县设造养媪院。凡妇人四旬以外,衣食无出;或残病衰颓,贫无所归者,准其报名入院,官为养赡,以终其身。第七条:太后因贫家幼女,或因衣食缺乏,贫不能育;或因疾病缠绵,医药无出;非弃之道旁,即送入尼庵,或卖为女优。种种苦况,甚为可怜。今命郡县设造‘育女堂’。凡幼女自襁褓以至十数岁者,无论疾病残废,如贫不能育,准其送堂,派令乳母看养;有愿领回抚养者,亦听其便。其堂内所育各女,俟年至二旬,每名酌给妆资,官为婚配。第八条:太后因妇人一生衣食莫不倚于其夫,其有夫死而孀居者,既无丈夫衣食可恃,形只影单,饥寒谁恤。今命查勘,凡嫠妇苦志守节,家道贫寒者,无论有无子女,按月酌给薪水之资,以养其身。第九条:太后因古礼‘女子二十而嫁’。负寒之家,往往二旬以外,尚未议婚;甚至父母因无力妆奁,贪图微利,或售为侍妾,或卖为优娼,最为可悯。今命查勘,如女年二十,其家实系贫寒,无力妆奁,不能婚配者,酌给妆奁之资,即行婚配。第十条:太后因妇人所患各症,如经癸带下各疾,其症尚缓;至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故孙真人着《千金方》,特以妇人为首,盖即《易》基乾坤,《诗》首《关雎》之义,其事岂容忽略。无如贫寒之家,一经患此,既无延医之力,又乏买药之资,稍为耽延,逐至不救。妇人由此而死者,不知凡几。亟应广沛殊恩,命天下郡县延访名医,各按地界远近,设立女科;并发御医所进经验各方,配合药料,按症施舍。第十一条:太后因《内则》有‘不涉不撅’之训,盖言妇人不因涉水则不蹇裳,是妇女之体,最直掩密,其尸骸尤不可暴露。倘贫寒之家,妇女殁后,无力置备棺木,令地方官查明,实系赤贫,给与棺木殡葬;如有暴露道途者,亦即装殓掩埋。第十二条:太后因节孝妇女生前虽得旌表,但殁后遽使泯灭无闻,未免可惜。特沛殊恩,以光泉壤,命各郡县设立‘节孝祠’。凡妇女事关节孝,无论生前有无旌表,殁后地方官查明,准其入祠,春秋二季,官为祭祀。’你道这十二条恩诏可是旷古未有之事么?谁知此诏甫经颁发,太后因见苏蕙织锦回文《璇玑图》,甚为喜爱,时刻翻阅,竟于八百言中,得诗二百余首,欢喜非常,即亲自作了一篇序文。恰好就从这个《璇玑图》上生出一段新闻,却是你们闺中千载难逢际遇。你道奇也不奇?”说罢,把序文取了出来。

  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十一回    

观奇图喜遇佳文 述御旨欣逢盛曲

  话说唐敏把序文取出道:“此序就是太后所做。你看太后原来如此爱才!”小山接过,只见上面写着:

  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扶风窦滔妻苏氏,陈留令武功苏道质第三女也。名蕙,字若兰。智识精明,仪容秀丽;谦默自守,不求显扬。年十六,归于窦氏,滔甚爱之。然苏氏性近于急,颇伤嫉妒。

  滔字连波,右将军于真之孙,朗之第二子也。风神秀伟,该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尚之。苻坚委以心膂之任,备历显职,皆有政闻。迁秦州刺史,以忤旨谪戍敦煌。会坚克晋襄阳,虑有危逼,藉滔才略,诏拜安南将军,留镇襄阳。

  初,滔有宠姬赵阳台,歌舞之妙,无出其右。滔置之别所。苏氏知之,求而获焉,苦加菙辱,滔深以为憾。阳台又专伺苏氏之短,谗毁交至,滔益忿恨。苏氏时年二十一。及滔将镇襄阳,邀苏氏同往,苏氏忿之,不与偕行。滔遂携阳台之任,绝苏音问。

  苏氏悔恨自伤,因织锦为回文:五采相宣,莹心耀目。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为文章。其文点画无阙。才情之妙,超古迈今。名《璇玑图》。然读者不能悉通。苏氏笑曰:“徘徊宛转,自为语言,非我家人,莫之能解。”遂发苍头赍至襄阳。滔览之,感其妙绝,因送阳台之关中,而具车从盛礼迎苏氏归于汉南,恩好愈重。

  苏氏所著文词五千余言,属隋季之乱,文字散落,而独锦字回文盛传于世。朕听政之暇,留心《坟典》,散帙之次,偶见斯图。因述若兰之多才,复美连波之悔过,遂制此记,聊以示将来也。

  大周天册金轮皇帝制。

小山看了道:“请问叔父:太后见了《璇玑图》,因爱苏蕙才情之妙,古今罕有,才做此序。但何以生出一段新闻呢?”唐敏道:“此序颁发未久,外面有个才女,名唤史幽探,却将《璇玑图》用五彩颜色标出,分而为六,合而为一,内中得诗不计其数,实得苏氏当日制图本心。此诗方才轰传,恰好又有一个才女,名唤哀萃芳,从史氏六图之外,复又分出一图,又得诗数百余首。传入宫内,上官昭仪呈了太后,因此发了一道御旨,却是自古未有一个旷典。我将此图都匆匆抄来。”说罢,取出。小山接过,只见上面写着:

             苏氏蕙若兰织锦回文璇玑图

            私淑女弟子史幽探谨绎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仁

     芳廊东步阶西游王姿淑窕窈伯邵南周风兴自后妃荒经离所怀叹嗟智

     兰休桃林阴翳桑怀归思广河女卫郑楚樊厉节中闱淫遐旷路伤中情怀

     凋翔飞燕巢双鸠土迤逶路遐志咏歌长叹不能奋飞妄清帏房君无家德

     茂流泉情水激扬眷颀其人硕兴齐商双发歌我衮衣想华饰容朗镜明圣

     熙长君思悲好仇旧蕤葳粲翠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感英曜珠光纷葩虞

     阳愁叹发容摧伤乡悲情我感伤情征宫羽同声相追所多思感谁为荣唐

     春方殊离仁君荣身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穹誓终笃志贞

     墙禽心滨均深身加怀忧是婴藻文繁虎龙宁自感思岑形荧城荣明庭妙

     面伯改汉物日我兼思何漫漫荣曜华雕旗孜孜伤情幽未犹倾苟难闱显

     殊在者之品润乎愁苦艰是丁丽壮观饰容侧君在时岩在炎在不受乱华

     意诚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颜曜绣衣梦想劳形峻慎盛戒义消作重

     感故昵飘施愆殃少章时桑诗端无终始诗仁颜贞寒嵯深兴后姬源人荣

     故遗亲飘生思愆精徽盛翳风比平始璇情贤丧物岁峨虑渐孽班祸谗章

     新旧闻离天罪辜神恨昭感兴作苏心玑明别改知识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废远微地积何遐微业孟鹿丽氏诗图显行华终凋渊察大赵婕所佞贤

     冰故离隔德怨因幽元倾宣鸣辞理兴义怨士容始松重远伐氏妤恃凶惟

     齐君殊乔贵其备旷悼思伤怀日往感年衰念是旧愆涯祸用飞辞恣害圣

     洁子我木平根尝远叹永感悲思忧远劳情谁为独居经在昭燕辇极我配

     志惟同谁均难苦离戚戚情哀慕岁殊叹时贱女怀叹网防青实汉骄忠英

     清新衾阴匀寻辛凤知我者谁世异浮奇倾鄙贱何如罗萌青生成盈贞皇

     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西昭景薄榆桑伦

     望微精感通明神龙驰若然倏逝惟时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谗漫顽凶匹

     谁云浮寄身轻飞昭亏不盈无倏必盛有衰无日不陂流蒙谦退休孝慈离

     思辉光饬粲殊文德离忠体一违心意志殊愤激何施电疑危远家和雍飘

     想群离散妾孤遗怀仪容仰俯荣华丽饰身将与谁为逝容节敦贞淑思浮

     怀悲哀声殊乖分圣赀何情忧感惟哀志节上通神祗推持所贞记自恭江

     所春伤应翔雁归皇辞成者作体下遗葑菲采者无差生从是敬孝为基湘

     亲刚柔有女为贱人房幽处己悯微身长路悲旷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四围四角红书读法:

  自仁字起顺读,每首七言四句;逐字逐句逆读,俱成回文:仁智怀德圣虞唐,贞妙显华重荣章,臣贤惟圣配英皇,伦匹离飘浮江湘。

  仁智至惨伤。贞志至虞唐。钦所至穹苍。钦所至荣章。贞妙至山梁。臣贤至路长。臣贤至流光。伦匹至幽房。伦匹至榆桑。

  伦匹由臣贤、由贞妙,至虞唐。余仿此。

  湘江由皇英、由章荣,至智仁。余仿此。以下三段读俱同前:津河至柔刚。亲所至兰芳。琴清至惨伤。

中间井栏式红书读法:

  自钦字起顺读,每首七言四句:钦岑幽岩峻嵯峨,深渊重涯经网罗,林阳潜曜翳英华,沉浮异逝颓流沙。

  深渊至幽遐。林阳至兼加。沉浮至患多。麟凤至如何。神精至嵯峨。身苦至网罗。殷忧至英华。

  自沉字起,逐句逆读回文。余仿此:沉浮异逝颓流沙,林阳潜曜翳英华,深渊重涯经网罗,钦岑幽岩峻嵯峨。

  自沙字起,逐字逆读回文: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罗网经涯重渊深,峨嵯峻岩幽岑钦。

  间一句,间二句顺读或两边分读,上下分读,俱可。

  自初行退一字成句:岑幽岩峻嵯峨深,渊重涯经网罗林,阳潜曜翳英华沉,浮异逝颓流沙麟。

  渊重至遐神。阳潜至加身。浮异至多殷。凤离至何钦。精少至峨深。苦惟至罗林。忧缠至华沉。

黑书读法:

  自嗟字起,反复读,三言十二句:嗟叹怀,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葩纷光,珠曜英;多思感,谁为荣?

  荣为至叹嗟。经离至思多。多思至离经。

  左右分读:怀叹嗟,所离经;路旷遐,伤中情;君无家,房帏清;容饰华,朗镜明;光纷葩,珠曜英;感思多,谁为荣?

  谁为至叹嗟、所离至思多、感思至离经。

  半段回环读,三言六句:嗟叹怀,伤中情;家无君,朗镜明;葩纷光,谁为荣?

  荣为至叹嗟。经离至思多。多思至离经。

  半段顺读:怀叹嗟,伤中情;君无家,朗镜明;光纷葩,谁为荣?

  谁为至叹嗟。所离至思多。感思至离经。以下三段,读俱同前:游西至摧伤。凶顽至为基。神明至雁归。

  左右间一句,罗文分读:嗟叹怀,路旷遐;家无君,容饰华;葩纷光,感思多。

  荣为至离经。经离至为荣。多思至叹嗟。

  从中间一句,罗文分读:怀叹嗟,路旷遐;君无家,容饰华;光纷葩,感思多。

  所离至为荣。谁为至离经。感思至叹嗟。

  中间借一字,四言六句:怀所离经,伤路旷遐;君房帏清,朗容饰华;光珠曜英,谁感思多?

  谁感至离经、所怀至为荣、感谁至叹嗟。

  两分各借一字互用:怀所离经,踏伤中情;君房帏清,容朗镜明;光珠曜英,感谁为荣?

  谁感至叹嗟。所怀至思多。感谁至离经。

  中间借二字,五言六句:叹怀所离经,中伤路旷遐;无君房帏清,镜朗容饰华;纷光珠曜英,为谁感思多?

  为谁至离经。离所至为荣。思感至叹嗟。

  两分各借二字,互用分读:叹怀所离经,旷路伤中情;无君房帏清,饰容朗镜明;纷先珠曜英,思感谁为荣?

  为谁至叹嗟。离所至思多。思感至离经。以下三段,读俱同前:阶西至摧伤。漫顽至为基。通明至雁归。

蓝书读法:

  自中行各借一字,互用分读,四言十二句:邵南周风,兴自后妃;卫郑楚樊,厉节中闱;咏歌长叹,不能奋飞;齐商双发,歌我衮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情征宫羽,同声相追。

  情征至后妃。周南至情悲。宫征至淑姿。

  取两边四字成句,四言六句:兴自后妃,厉节中闱;不能奋飞,歌我衮衣;冶容为谁?同声相追。

  同声至后妃。窈窕至情悲。感我至淑姿。

  两边分读,四言十二句:兴自后妃,窈窕淑姿;厉节中闱,河广思归;不能奋飞,遐路逶迤;歌我衮衣,硕人其颀;冶容为谁?翠粲藏蕤;同声相追,感我情悲。

  同声至淑姿。窈窕至相追。感我至后妃。

  两边各连一句,或两边遥间一句,俱可读。以下三段,读俱同前:惟时至成辞。佞奸至防萌。何辜至惟新。

  两边分读,左右俱递退,六言六句:周风兴自后妃,卫女河广思归;长叹不能奋飞,齐兴硕人其颀;华观冶容为谁?情伤感我情悲。

  宫羽至淑姿。邵伯至相追。情伤至后妃。以下三段,读俱同前:年殊至成辞、谗人至防萌、愆殃至惟新。

  互用分读:周风兴自后妃,楚樊厉节中闱;长叹不能奋飞,双发歌我衮衣;华观冶容为谁?宫羽同声相追。

  宫羽至后妃。邵伯至情悲。情伤至淑姿。

  虚中行左右分读,六言十二句:周风兴自后妃,邵伯窈窕淑姿;楚樊厉节中闱,卫女河广思归;长叹不能奋飞,咏志遐路逶迤;双发歌我衮衣,齐兴硕人其颀;华观冶容为谁?曜荣翠粲葳蕤;宫羽同声相追,情伤感我情悲。

  情伤至后妃。邵伯至相追。宫羽至淑姿。

  左右连一句亦可读。以下三段,读俱同前:年殊至成辞、谗人至防萌、愆殃至惟新。

紫书读法:

  自岁寒反复读,五言四句:寒岁识凋松,贞物知终始;颜丧改华容,仁贤别行士。

  士行至岁寒。松凋至贤仁。仁贤至凋松。

  自寒字蛇行读:寒岁识凋松,始终知物贞;颜丧改华容,士行别贤仁。

  仁贤至岁寒。松凋至行士。士行至凋松。

  从外读入:寒岁识凋松,仁贤别行士;颜丧改华容,贞物知终始。

  仁贤至华容。松凋至物贞。士行至丧颜。

  从内读出:贞物知终始,颜丧改华容;仁贤别行士,寒岁识凋松。

  颜丧至行士。始终至岁寒。容华至贤仁。以下一段,读俱同前:诗风至微元。

  自龙字起顺读,五言四句:龙虎繁文藻,旗凋华曜荣;容饰观壮丽,衣绣曜颜充。

  从外读入:藻文繁虎龙,充颜曜绣衣;丽壮观饰容,荣曜华凋旗。

  充颜至饰容。

  从内读出:荣曜华凋旗,丽壮观饰容;充颜曜绣衣,藻文繁虎龙。

  丽壮至绣衣。以下一段,读俱同前:衰年至异世。

  回环读:龙虎繁文藻,荣曜华凋旗;容饰观壮丽,充颜曜绣衣。

  衣绣至虎龙。

  顺读:藻文繁虎龙,荣曜华凋旗;丽壮观饰容,充颜曜绣衣。

  充颜至虎龙。以下一段,读俱同前:衰年至奇倾。

黄书读法:

  自诗情起,五言四句:诗情明显怨,怨义兴理辞;辞丽作比端,端无终始诗。

  诗始至情诗。辞丽至理辞。辞理至丽辞。端比至无端。端无至比端。怨显至义怨。怨义至显怨。

  自思感起,四言四句:思感自宁,孜孜伤情,时在君侧,梦想劳形。

  形劳至感思。

  顺读:宁自感思,孜孜伤情;侧君在时,梦想劳形。

  梦想至感思。以下三段,读俱同前:愆旧至何如。婴是至何冤。怀伤至者谁。

  从外读入:宁自感思,梦想劳形;侧君在时,孜孜伤情。

  梦想至在时。

  从内读出:孜孜伤情,侧君在时;梦想劳形,宁自感思。

  侧君至劳形。

  从下一句间逆读:孜孜伤情,宁自感思,梦想劳形,侧君在时。

  侧君至伤情。以下三段,读俱同前:念是至独居。怀忧至漫漫。悼思至感悲。

  自诗情起,四言四句:诗情明显,怨义兴理;辞丽作比,端无终始。

  始终至情诗。辞丽至兴理。理兴至丽辞。情明至始诗。丽作至理辞。无终至比端。义兴至显怨。显明至义怨。比作至无端。

  余如,“始终无端,显明情诗。”回环读,仍得四言四句八首。

           苏氏蕙若兰织锦回文璇玑图

            私淑女弟子哀萃芳谨绎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仁

    芳廊     王      南      荒     嗟智

    兰 桃    怀      郑      淫    中 怀

    凋  燕   土      歌      妄   君  德

    茂   水  眷      商      想  容   圣

    熙    好 旧      流      感 曜    虞

    阳     伤乡      征      所多     唐

    春方殊离仁君荣身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穹誓终笃志贞

    墙      加怀     繁     思岑      妙

    面      兼 何    华    伤 幽      显

    殊      愁  是   观   君  岩      华

    意      悴   冤  曜  梦   峻      重

    感      少    端 终 诗    嵯      荣

    故      精     平始璇     峨      章

    新旧闻离天罪辜神恨昭感兴伯苏心玑明别改知识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      遐     氏诗图     渊      贤

    冰      幽    辞 兴 怨    重      惟

    齐      旷   怀  感  念   涯      圣

    洁      远  感   远   为  经      配

    志      离 戚    殊    怀 网      英

    清      凤知     浮     如罗      皇

    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西昭景薄榆桑伦

    望     神龙      时      光滋     匹

    谁    轻 昭      盛      流 谦    离

    思   粲  德      意      电  远   飘

    想  散   怀      丽      逝   贞  浮

    怀 哀    圣      哀      推    自 江

    所春     皇      遗      生     基湘

    亲刚柔有女为贱人房幽处己悯微身长路悲旷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自初行退一字,每首七言四句,俱逐句退成回文:智怀德圣虞唐贞,妙显华重荣章臣,贤惟圣配英皇伦,匹离飘浮江湘津。

  智怀至西林;至罗林;至玑心;至岑钦;至奸臣;至识深;至如林;至浮沉;至知麟;至恨神;至怀身;至繁殷;至始心;至苦身;至南音;至和音;至伤仁;至忧心;至唐贞。以下十五段,读俱同前:所怀至芳琴。河隔至刚亲。清流至伤仁。妙显至梁民。生感至望纯。清志至商秦。曲发至唐贞。贤惟至长身。微悯至霜新。故感至藏音。和咏至章臣。匹离至房人。贱为至墙春。阳熙至堂心。忧增至皇伦。

  自上横行退一字成句,逐句逐字逆读,俱成回文: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伤惨至乡身;至苦身;至始心;至何钦;至南音;至繁殷;至怀身;至恨神;至知麟;至浮沉;至如林;至识深;至玑心;至罗林;至奸臣;至章臣;至智仁;至唐贞;至忧心。以下十五段读俱同前:芳兰至所亲。刚柔至河津。湘江至智仁。堂空至阳春。墙面至贱人。房幽至匹伦。皇英至忧心。藏摧至故新。霜冰至微身。长路至贤臣。章荣至和音。商弦至清纯。望谁至生民。梁山至妙贞。唐虞至曲秦。

  自两间行退一字成句,以下递退一句成章,又纵横返复读:荒淫至生民。王怀至皇人。志笃至方春。桑榆至贞纯。方殊至志贞。贞志至桑伦。岑幽至长身。加兼至刚亲。何如至故新。阳潜至所亲。罗网至和音。凤离至清琴。苦惟至章臣。沙流至湘律。渊重至房人。遐幽至望纯。多患至清纯。浮异至墙春。峨嵯至曲秦。精少至阳春。忧缠至皇伦。华英至梁民。光流至刚亲。龙昭至霜新。当所至芳琴。荣君至所亲。乡旧至故新。所感至清琴。苍穹至湘津。西昭至长身。

  自中行退一字成句,以下递退一句成章:南郑至遗身。奸因至旧新。遗哀至南音。旧闻至奸臣。繁华至房人。识知至清纯。浮殊至曲秦。恨昭至皇伦。诗兴至刚亲。苏作至所亲。始终至清琴。玑明至湘津。时盛至望纯。辜罪至贱人。征流至阳春。微至至梁民。

  自角斜退一字成句,以下递退一句成章:嗟中君容曜多钦,思伤君梦诗璇心,氏辞怀感戚知麟,种轻粲散哀惑亲。

  嗟中至贞纯;至浮沉;至遐神;至遗身;至阳林;至沙麟;至旧新;至凤麟;至加身;至基津;至桑伦;至生民;至渊深;至华沉;至廊琴;至方春;至王秦;至精神;至多殷;至奸臣;至罗林;至苦身;至南音;至基津;至图心;至妙贞;至皇伦;至恨神;至知麟;至怀身;至繁殷;至如林;至思钦;至平心;至识深;至曲秦;至堂心;至忧心;至皇伦;至微深;至征殷;至唐贞;至多钦。以下十五段同前:廊桃至基津。春哀至嗟仁。基自至廊琴。思伤至望纯。怀何至梁民。知戚至忧心。如怀至阳春。氏辞至霜新。图怨至长身。璇诗至和音。平端至故新。神轻至墙春。滋谦至房人。多曜至曲秦。伤好至清纯。

  自中心诗兴起,各顶字倒换互旋,八面分读:诗兴感远殊浮沉,时盛意丽哀遗身,始终曜观华繁殷,征流商歌郑南音。

  始终至遗身。玑明至旧新。苏作至奸臣。

  四正左旋读:诗兴至旧闻。苏作至南音。始终至识深。玑明至浮沉。

  四正右旋读:诗兴至奸臣。玑明至南音。始终至旧新。苏作至遗身。

  四隅左旋读:璇诗至廊琴。平端至春亲。氏辞至基津。图怨至嗟仁。

  四隅右旋读:璇诗至基津。图怨至春亲。氏辞至廊琴。平端至嗟仁。

  双句左旋读:诗兴至春亲。氏辞至旧闻。苏作至廊琴。平端至南音。始终至嗟仁。璇诗至奸臣。玑明至基津。图怨至遗身。

  双句右旋读:诗兴至基津。图怨至奸臣。玑明至嗟仁。璇诗至南音。始终至廊琴。平端至旧新。苏作至春亲。氏辞至遗身。

  各行退一字,于八面各取一句,左旋颠倒回文:南郑歌商流征殷,廊桃燕水好伤身,旧闻离天罪辜神,春哀散粲轻神麟。

  廊桃至时沉。旧闻至滋林。春哀至微深。遗哀至多钦。基自至征殷。奸臣至伤身。嗟中至辜神。

  八面右旋读:南郑至滋林。嗟中至时沉。奸臣至神麟。基自至辜神。遗哀至伤身。春哀至征殷。旧闻至多钦。廊桃至微深。

  各行退一字,四正面各取一句,左旋读:南郑歌商流征殷,旧闻离天罪辜神,遗哀丽意盛时沉,奸因女嬖至微深。旧闻至微殷。遗哀至辜神。奸因至时沉。

  四正右旋读:南郑至辜神。奸因至征殷。遗哀至微深。旧闻至时沉。

  四隅左旋读:嗟中至滋林。廊桃至多钦。春哀至伤身。基自至神麟。

  四隅右旋读:嗟中至伤身。基自至多钦。春哀至滋林。廊桃至神麟。

  小山看罢,不觉叹道:“苏氏以闺中弱质,意欲感悟其夫,一旦以精意聚于八百言中,上陈天道,下悉人情,中稽物理,旁引广譬,兴寄超远,此等奇巧,真为千古绝唱,今得太后制序,已可流传不朽,又得史氏、哀氏两个才女,寻其脉络,疏其神髓,绎出诗句,竟可盈千累万,使苏氏当日制图一片巧思,昭然在目,殆无余恨。这两个才女如此细心,不独为苏氏功臣,其才情之高,慧心之巧,亦可想见。侄女生逢其时,得睹如此奇文,可谓三生有幸。不知太后有何旷典?”

  唐敏道:“太后自见此图,十分喜受。因思如今天下之大,人物之广,其深闺绣阁能文之女,固不能如苏蕙超今迈古之妙,但多才多艺如史幽探、哀萃芳之类,自复不少。设俱湮没无闻,岂不可惜?因存这个爱才念头,日与廷臣酌议,欲今天下才女俱赴廷试,以文之高下,定以等第,赐与才女匾额,准其父母冠带荣身。不独鼓励人才,为天下有才之女增许多光耀,亦是千秋佳话。因谕部臣议定条款,即于前次所颁覃恩十二条之外,续添考才女恩诏一条。闻得明年改元‘圣历’,大约来春正月颁行天下。考期虽尚未定,此信甚确。侄女须赶紧用功,早作准备。据你学问,要竖才女匾额,只算探囊取物。去年你曾问我女科。谁知此话今日果真应了。”小山不觉喜道:“天下竟有如此奇事!怪不得叔叔说是我们闺中千载难逢际遇,真是旷古少有。话虽如此,侄女何能有这福分,就竖才女匾呢。况学业未精,如何敢荫妄想?此后惟有勉力习学,尚求叔叔不时教诲,或者可以前去观光。如考期尚有时日,还有几希之望,倘明年就要考试,侄女只好把这妄想歇了。”唐敏诧异道:“侄女此话怎讲?”

  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十二回    

开女试太后颁恩诏 笃亲情佳人盼好音

  话说唐敏问小山道:“何以明年考试,就把想头歇了,这却为何?”小山道:“考期如迟,还可赶紧用功;若就要考试,侄女学问空疏,年纪过小。何能去呢?”唐敏道:“学问却是要紧;至于年纪,据我看来,倒是越小越好。将来恩诏发下,只怕年纪过大,还不准考哩。你只管用功。即或明年就要考试,你的笔下业已清通,也不妨的。”小山连连点头,每日在家读书。

  到了次年,唐敏不时出去探信。这日,在学中得了恩诏,连忙抄来,递给小山道:“考才女之事,业已颁发恩诏,还有规例十二条,你细细一看就知道了。”小山接过,只见上面写着: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天地英华,原不择人而畀;帝王辅翼,何妨破格而求。丈夫而擅词章,固重珪璋之品;女子而娴文艺,亦增苹藻之光。我国家储才为重,历圣相符;朕受命维新,求贤若渴。辟门吁俊,桃李已属春官;《内则》遴才,科第尚遗闺秀。郎君既膺鹗荐,女史未遂鹏飞。奚见选举之公,难语人才之盛。昔《帝典》将坠,伏生之女传经;《汉书》未成,世叔之妻续史。讲艺则纱橱、绫帐,博雅称名;吟诗则柳絮、椒花,清新独步。群推翘秀,古今历重名媛;慎选贤能,闺阁宜彰旷典。况今日:灵秀不锺于男子,贞吉久属于坤元;阴教咸仰敷文,才藻益征竞美。是用博谘群议,创立新科,于圣历三年,命礼部诸臣特开女试。所有科条,开列于后:(一)考试先由州县考取,造册送郡,郡考中式,始与部试,部试中式,始与殿试。其应试各女童,先于圣历二年,在本籍呈递年貌、履历,及家世清白切结。以是年八月县考,郡考以十月为期,均在内衙出题考试。仍令女亲属一二人伴其出入。其承值各书役,悉令回避。

  (二)县考取中,赐“文学秀女”匾额,准其郡考,郡考取中,赐“文学淑女”匾额,准其部试;部试取中,赐“文学才女”匾额,准其殿试。殿试名列一等,赏“女学士”之职;二等,赏“女博士”之职;三等,赏“女儒士”之职:俱赴“红文宴”,准其年支俸禄。其有情愿内廷供奉者,俟试俸一年,量材擢用。其三等以下,各赐大缎一匹;如年岁合例,准于下科再行殿试。

  (三)殿试一等者:其父母翁姑及本夫如有官职在五品以上,各加品服一级;在五品以下,俱加四品服色;如无官职,赐五品服色荣身。二等者:赐六品服色。三等者:赐七品服色。余照一等之例,各为区别。女悉如之。

  (四)郡考、部试取中后见试官仪注,俱师生礼。其文册榜案,俱照当时所赐字样,如县考则填“文学秀女”,郡考则填“文学淑女”。

  (五)试题,自郡、县以至殿试,俱照士子之例,试以诗赋,以归体制。

  均于寅时进场,酉时出场,毋许给烛;违者试官听处。至试卷除殿试外,余俱弥封誊录,以杜私弊。

  (六)籍贯:无须拘定。设有寄居他乡,准其声明,一体赴试;或在寄籍县考,而归原籍郡考,亦听其便。

  (七)郡县各考,或因患病未及赴试,准病痊时于该衙门呈明补考;如逾殿试之期,不准。

  (八)值部试,如因路远乏人伴送,或因患病未能赴试者,如果文学出众,准原考各官据实保奏,另降谕旨。

  (九)凡郡考取中,女及夫家,均免傜役。其赴部试者,俱按程途远近,赐以路费。

  (十)命名:不必另起文墨及嘉祥字样,虽乳名亦无不可;或有以风花雪月、以梦兆、以见闻命名者,俱仍其旧,庶不失闺阁本来面目。

  (十一)年十六岁以外,不准入考。其年在十六岁以内,业经出室者,亦不准与试。他如体貌残废,及出身微贱者,俱不准入考。

  (十二)诏下之日,亟拟科试以拔真才。第路有远近,势难骤集;兼之向无女科,遽令入试,学业恐未精纯。故于圣历三年三月部试,即于四月举行殿试大典,以示博选真才至意。

  于戏!诗夸织锦,真为夺锦之人;格比簪花,许赴探花之宴。从此珊瑚在网,文博士本出宫中;玉尺量才,女相如岂遗苑外?丕焕新猷,聿昭盛事。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小山看罢,不觉喜道:“我怕考期过早,果然天从人愿!今年侄女十四岁,若到圣历三年,恰恰十六岁,有这两年功文,尽可慢慢习学。”唐敏道:“我才见这条例,也甚欢喜。不但为期尚缓,可以读书;并且一诗一赋,还不甚难。我家才女匾额,稳稳拿在手中了!”

  小山自此虽同小峰日日读书,奈父亲总无音信,不免牵挂;林氏也因悬念丈夫,时刻令人回家问信。这日,正在盼望,恰好唐敏领林之洋进来。林氏见了,只当丈夫业已回家,不胜之喜。慌忙见礼让坐;小山、小峰也来拜见。林氏道:“哥哥只顾将你妹夫带上海船,这两年,合家大小,何曾放心!……”小山不等说完,即接着说道:“今舅舅既已回家,怎么父亲又不同来?”林之洋道:“昨日俺们船只抵岸,正发行李,你父亲因革了探花,恐街邻耻笑,无颜回家,要到京里静心用功,等下科再中探花才肯回来。俺同你舅母再三劝阻,无奈执意不听。今把海外赚的银子,托掩送来,他向京里去了。”林氏同小山听罢,不觉目瞪口呆。唐敏道:“哥哥向日虽功名心胜,近来性情为何一变至此?岂有相离咫尺,竟过门不入?况功名迟早,何能拿得定,设或下科不中,难道总不回家么?”林之洋道:“这话令兄也说过,若榜上无名,大家莫想他回来。他这般立志,俺也劝不改的。”林氏道:“这怪哥哥不该带到海外。今游来游去,索性连家也不顾了!”林之洋道:“当日俺原不肯带去,任凭百般阻拦,他立意要去,教俺怎能拦得住!”

  小山道:“当日我父亲到海外,是舅舅带去的;今我父亲到西京,又是舅舅放去的,舅舅就推不得干净了。为今之计,别无良策,惟有求舅舅把我送到西京。即或父亲不肯回家,甥女见见父亲之面,也好放心。”林之洋被小山几句话吃了一吓道:“你恁小年纪,怎吃外面劳苦?当年你父亲出游在外,一去两三年,总是好好回来。俺闻人说,他这名字,就因好游取的,你只细想这个‘敖’字,可肯好好在家?今在西京读书,下科考过,自然还家,甥女为甚这样性急?岭南到彼几千路程,这样千山万水,问你令叔,你们女子如去得,俺就同令叔送你前去。”

  唐敏听见林之洋教他同去,连忙说道:“据我主意:好在将来侄女也要上京赴试,莫若明年赴过郡考,早早进京,借赴试之便,就近省亲,岂非一举两便?况你父亲向来在外闲散惯的,在家多住几时,就要生灾害病,倒是在外无拘无束,身子倒觉强壮。他向来生性如此,也勉强不来。当日父母在堂,虽说好游,还不敢远离,及至父母去世,不是一去一年,就是一去两载。这些光景,你母亲也都深知。侄女只管放心,他虽做客在外,只怕比在家还好哩。”小山听了,滴了几点眼泪,只得勉强点头道:“叔父吩咐也是。”

  林之洋将女儿国一万银子交代明白,并将廉家女子所送明珠也都交代。唐敖款待饭毕,又坐了半晌。因妹子、甥女口口声声只是埋怨,一时想起妹夫,真是坐立不安,随即推说有事,匆匆回家。把燕窝货卖,置了几顷庄田。过了几时,生了一子,着人给妹子送信。

  林氏听了,甚觉欢慰,喜得林家有后。到了三朝,带了小山、小峰来家与哥嫂贺喜。谁知吕氏产后,忽感风寒;兼之怀孕年半之久,秉气又弱,血分不足,病势甚重。幸亏县官正在遵奉御旨,各处延请名医,设立药局,吕氏趁此医治,吃了两服药,这才好些。林氏见嫂子有病,就在娘家住下。这日,小山同婉如在江氏房中闲话,只见海外带来那个白猿,忽从牀下把唐敖枕头取了出来。

  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十三回    

因游戏仙猿露意 念劬劳孝女伤怀

  话说小山这日正同江氏闲谈,只见海外带来那个白猿,忽从江氏牀下取出一个枕头在那里顽耍。小山见了,向江氏笑道:“婆婆:原来这个白猿却会淘气,才把婉如妹妹字贴拿着翻看,此时又将舅舅客枕取出乱掷。怪不得古人说是‘意马心猿’,果然竟无一刻安宁。但如此好枕,为何放在牀下?”因向白猿手中取过,看了一看,却象自己家中之物,随即掀起牀帏,朝下一看,只见地板上放着一个包裹。正要动手去拉,江氏忙拦住道:“那是我的旧被,上面腌腌臜臜,姑娘不可拿他!”小山见江氏举止惊慌,更觉疑惑,硬把包裹拉出,细细一看,却是父亲之物。正向江氏追问,适值林氏走来,听见此事,见了丈夫包裹,又见江氏惊慌样子,只吓的魂不附体,知道其中凶多吉少,不觉放声恸哭。小峰胡里胡涂,见了这个样子,也跟着啼哭。

  小山忍着眼泪,走到吕氏房中把林之洋请来,指着包裹,一面哭泣,一面追问父亲下落。林之洋暗暗顿足道:“他的包裹,起初原放在橱内,他们恐妹子回家看见,特藏在丈母牀下。今被看破,这便怎处?”思忖多时,明知难以隐瞒,只得说道:“妹夫又不生灾,又不害病,如今住在山中修行养性,为甚这样恸哭!你们略把哭声止止,也好听俺讲这根由。”林氏听了,强把悲声忍住,林之洋就把“遇见风暴,吹到小蓬莱,妹夫上去游玩,竟一去不归。俺们日日寻找,足足候了一月,等的米也完了,水也干了,一船性命难保,只得回来”前前后后,说了一遍。小山同林氏听了,更恸哭不止。江氏再三解劝,何能止悲。

  小山泣道:“舅舅同我父亲骨肉至亲,当日寻找,既未见面,一经回家,就该将这情节告诉我们,也好前去寻访,怎么一味隐瞒?若非今日看见包裹,我们还在梦中。难道舅舅就听父亲永在海外么,此时甥女心如刀割!舅舅若不将我父亲好好还出,我这性命也只好送给舅舅了!”说罢,哭泣不已,林之洋无言可答。江氏只得把他母女劝到吕氏房中。吕氏因身体虚弱,还未下牀,扎挣起来,同林之洋再三相劝;无奈小山口口声声只教舅舅还他父亲。林之洋道:“甥女要你父亲,也等你舅母病好,俺们再到海外替你寻去;如今坐在家中,教俺怎样还你?”吕氏道:“甥女向来最是明理,莫要啼哭,将来俺们少不得要去贩货,自然替你寻来。”林之洋把唐敖所题诗句向婉如讨来,递给小山道:“这是你父亲在小蓬莱留的诗句,你看舅舅可曾骗你?”小山接过看了,即送林氏面前,细细读了一遍。林之洋道:“他后两句,说是:‘今朝才到源头处,岂肯操舟复出游!’看这话头,他明明看破红尘,贪图仙景,任俺寻找,总不出来。”

  小山道:“母亲且免伤悲。据这诗句,且喜父亲现在小蓬莱。此时只好权且忍耐,俟舅母过了满月,女儿跟随舅舅同到海外去找父亲便了。”林氏道:“你自幼未曾上过海船,并且从未远出,如何去得!看来只好你同兄弟在家跟着叔叔读书,我同他们前去,就是在外三年五载,也不误你们读书。将来倘能中个才女,不但你自己荣耀,就是做父母的也觉增光。你若跟着舅舅去到海外,这水面程途,最难刻期,设或误了考试,岂不可惜!”小山道:“如今父亲远隔数万里之外,存亡未卜,女儿心里只知寻亲一事,那里还讲考试!若教母亲一人前去,女儿何能放心?还是母亲同兄弟在家,女儿去的为是。若不如此,就让母亲寻见父亲,也恐父亲未必肯来。”林氏道:“这话怎讲?”小山道:“母亲倘竟寻见父亲,父亲因看破红尘,执意不肯回来,母亲又将如何?若女儿寻见父亲,如不肯来,女儿可以哭诉,可以跪求,还可谎说母亲焦愁患病。女儿一因母病,二因父亲远隔外洋,所以不惮数万里特来寻亲。父亲听了这番说话,又见女儿悲恸跪求,或者怜我一点孝心,一时肯回,也未可知。况母亲非女儿可比,女儿此去,虽说抛头露面,不大稳便,究竟年纪还轻,就是这边寻寻,那边访访,行动也还容易;至于母亲,非我们幼女可比,何能抛头露面,各处寻访?”林氏听了,半晌无言。林之洋道:“甥女虽然年幼,也觉不好出头露面。据俺主意,你们都不用去,还是俺去替你寻访,倒还省事。”

  小山道:“此话虽是,但舅舅设或寻不回来,甥女岂能甘心?少不得仍要劳动舅舅同我前去。与其将来费事,莫若此番同去。只要到了小蓬莱寻着父亲,无论来与不来,甥女也就无怨了。”

  林之洋见拗不过,只得说道:“甥女这等悬念,立意要去,俺们也难相阻。只好等你舅母满月,俺置些货物同去便了。”于是大家议定八月初一日起身。林氏要替女儿置办行装,随即带着女儿别了哥嫂,把丈夫包裹也带了回来。唐敏问知详细,手足关心,好不伤感。小山回来,每日令乳母把些桌椅高高下下罗列庭中,不时跳在上面盘旋行走。这日林氏看见,问道:“我儿:你这两日莫非入了魔境?为何只管跳上跳下,四处乱跑,这是何意?”小山道:“女儿闻得外面山路难行,今在家中,若不预先操练操练,将来到了小蓬莱如何上山呢?”林氏道:“原来如此,却也想的到。”不知不觉到了七月三十日。小山带着乳母拜别母亲、叔、婶。林氏千叮咛,万嘱付,无非“寻着父亲,早早回来”的话,洒泪而别。

  唐敏把小山送到林家,并将路费一千两交代明白。别了林之洋,仍去处馆。后来本郡太守因太后开了女科,慕唐敏才名,聘请课读女儿去了。

  林之洋置了货物,因多九公老诚可靠,仍要恳他同去照应。无奈多九公因在歧舌得了一千银子,颇可度日;兼之前在小蓬莱吃了灵芝,大泻之后,精神甚觉疲惫,如今在家,专以传方舍药济世消遣,那肯再到海外。禁不起林之洋再再恳求,情不可却,只得勉强应了。

  当时商量兰音、若花作何安置。多九公道:“此时唐小姐既到海外,林兄何不就将兰音小姐送与令妹做伴?况此人乃唐兄义女,自应送去为是。至若花小姐,乃尊驾义女,仍带船上与侄女同居,日后回来,替他择一婚配,完其终身,也算以德报德了。”林之洋连连点头。当时将兰音、若花接到家中,田凤翾、秦小春也都过来,与小山诸人见礼。林之洋一一告知详细,小山这才明白。大家一经聚谈,倒像都有夙缘,莫不亲热。彼此序了年齿,都是姊妹相称。小山问起若花为何远出之故,若花把立储被害各话说了,那眼泪不因不由就落将下来。

  小山道:“姊姊以龙凤之质,储贰之尊,忽遭此患,固为时势所迫,亦是命中小有驳杂,何足为害?妹子细观姊姊举止,真是大度汪洋,器宇不凡,将来必有非常奇遇,断不可因目前小有不足,致生烦恼,有伤贵体。久后姊姊才知妹子眼力不错哩。”若花道:“承阿妹过奖,无非宽慰愚姊之意,敢不自己排解,仰副尊命!”林之洋又把要送兰音与妹子做伴之意说了。小山大喜道:“甥女正愁母亲在家寂寞,今得兰音妹妹过去,不但诸事可代甥女之劳,并可免了母亲许多牵挂,真妙极了!”于是谆托兰音在家照应,日后寻亲回来,再为拜谢。兰音道:“姊姊说那里话来!妹子当日若非寄父带来医治,久已性命不保。如此大德,岂敢相忘!今姊姊海外寻亲,妹子分应在家侍奉寄母,何须相托。此去千万保重!妹子在家静候好音,良会不远。”

  小山道:“妹子向闻风翾、小春二位姊姊都是博学,可惜才得相逢。就要奉别,不能畅聆大教,真是恨事!”二人连道:“不敢!……”田凤翾道:“姊姊此去,明年六月可能回来?”小山道:“道路甚远,即使来往风顺,明秋亦难赶回,将来只好奉扰二位姊姊高中喜酒了。”秦小春道:“我们虽有观光之意,奈路途遥远,无人伴送。前已同母舅商议,原想到了彼时,如姊姊高兴赴试,我姊妹可以附骥一往。不意姊姊忽有海外之行,我家母舅又被林叔叔邀往船上照应,看来我们这个妄想也只好中止了。”

  林之洋道:“去年俺同妹夫正月起身,今年六月才回,足足走了五百四十天。今同甥女前去,就算沿途顺风,各国不去耽搁,单绕那座门户山,也须绕他几个月,明年六月怎能赶回?前日俺得考才女这信,也想教俺婉如随着甥女同去考考,倘碰个才女,也替俺祖上增光。那知甥女务必要教俺同到海外,看来俺这封君也做不成,纱帽也戴不成。据俺想来:如今有这考试旷典,也是千载难逢的,甥女何不略停一年,把才女考过再去寻亲?倘中才女,替你父母挣顶纱帽,挣副冠带,岂不是好?”

  小山道:“甥女如果赴试,这个才女也未必轮到身上。即使有望,一经中后,挣得纱帽回来,却教那个戴呢?若把父亲丢在脑后,只顾考试,就中才女,也免不了‘不孝’二字。既是不孝,所谓衣冠禽兽,要那才女又有何用?”说着,不觉滴下泪来。

  若花暗暗点头。兰音道:“姊姊此话,实是正论,自应寻亲为是。但大家明日就要起身,乳母此地又生,却教那个把我送去?”林之洋道:“此时俺又有事,只好托俺丈母送甥女回去。好在往返不过四五十里,他于夜间赶回,也不误事。”当时雇了一只熟船,托江氏带了乳母把兰音送交林氏,即于半夜赶回。到了次日,田凤翾、秦小春拜辞回去。

  林之洋仍托丈母在家照应,同妻、女、小山、若花由小船来到海边,上了大船。登时扬帆。走了三月之久,才绕出门户山。林之洋惟恐小山思亲成病,沿途凡遇名山,必令小山朝外看看,谁知小山看了,倒添愁烦,每每堕泪。林之洋甚觉不解。

  这日,同多九公闲谈道:“当日俺妹夫来到海外,凡遇名山大川,一经他眼,处处都是美景,总是赞不绝口。今俺甥女来到海外,俺要借这山景替他开心,那知他见这些景致,倒添烦闷。这是甚意?难道海外景致与当日不同么?”多九公道:“海外景致,虽然照旧,各人所处境界不同:当日唐兄一意游玩,毫无挂牵,只觉逍遥自在,但凡耳之所闻,目之所见,皆属乐境,甚至游玩之时,还恐不能尽兴,往往恋恋不舍;如今唐小姐一意寻亲,心中无限牵挂,只觉愁绪填胸,忧思满腹,所以耳闻目见,不是触动在外离恩,就是感动父亲流落天涯之苦,纵有许多景致,到他眼中,也变作无限苦境了。昔人云:‘无云之月,有目者所快睹也,而盗贼所忌;花鸟之玩,以娱人也,而感时惜别者因之堕泪惊心。’故或见境以生情,或缘情而起境,莫不由于心造,丝毫不能勉强。”林之洋点头道:“原来有这讲究,等俺慢慢再去劝他。”

  这日,小山在船闷坐,林之洋道:“前在岭南,俺见甥女带有书来;今若烦闷,为甚不去看书?婉如、若花都闲在那里,就是讲讲学问,也是好的。俺们此去,倘能常遇顺风,将来回家,赶上赴考,也难定的。俺们行路,必须把这路程不放心上。若象甥女今日也问,明日也问,日日盼望,只怕一年路程比十年还长哩!”小山道:“舅舅议论虽是,无如书到面前,就觉磕睡。好在连日静坐,倒觉清爽。舅舅只管放心:甥女虽然不时盼望,晓得路途遥远,却不敢着急,只要寻得父亲回来,那怕多走三年两载,亦有何妨。至于考试得中才女,固替父母增光;但未见父亲之面,何能计及于此?况明年六月即要报名入考,就让往返顺风,也赶不上了。”林之洋无计可施,惟有时常解劝而已。

  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十四回    

小孝女岭上访红蕖 老道姑舟中献瑞草

  话说林之洋惟恐小山忧闷成疾,不时解劝,每逢闲暇,就便谈些海外风景,或讲些各国人物以及所出土产之类,意欲借此替他消遣。谈来谈去,恰好小山向在家中,那海外各书,都曾看过,因事涉虚渺,将信将疑,不意今听舅舅所言,竟有大半都是古人书中所有的,于是疑团顿释。沿途就借这些闲话,倒也解闷。无如林之洋虽在海外走过几次,诸事并不留心,究竟见闻不广,被小山盘根问底,今日也谈,明日也谈,腹中所有若干故典,久已告竣。幸喜多九公本系吕氏至亲,兼之年已八旬,向来吕氏、小山,也都时常见面,到了无事时,林之洋无话可谈,就把多老翁邀来闲话。多九公本是久惯江湖,见多识广,每逢谈到海外风景,竟是滔滔不绝。一路上不独小山解去许多愁烦,就是婉如、若花也长许多见识。虽不寂寞,奈小山受不惯海面风浪,兼之水土不服,竟自大病,卧牀不起。足足病了一月,这才好些。眠食虽然照旧,身体甚弱。不知不觉,已交新春。

  这日到了东口山,将船泊岸。林之洋说起当日骆红蕖打虎一事:“妹夫因他至孝,甚为喜爱,曾托业师尹大人作媒替外甥求婚。后来到了轩辕,接着尹大人书信,才晓这段婚姻业已定了。”小山道:“前者甥女看见父亲行裹内有书一封,内中提着兄弟姻事,甥女正要请问舅舅,后来匆匆忙忙,也就忘了,适闻舅舅说起,才知有这缘故。今既到此,甥女自应上去探望,问他何日才回家乡,日后住在何处,彼此也好通个音信。况他既能打虎,若肯陪伴甥女同去寻亲,那更好了。”林之洋道:“甥女这话甚是。但你身子甚弱,上面山路又不好走,这便怎处?”小山道:“将来到了小蓬莱,甥女还要寻访父亲,若怕难走,岂有不去之理?好在甥女前在家中,已将腿脚练的灵便,如今正好借这山路操练操练,省得到了小蓬莱又要费事,此时身子虽弱,借此走走,倒可消遣消遣。”林之洋点头。随即带了器械。婉如、若花也要同去。林之洋托多九公在船照应,带了几个水手,一同登岸。小山姊妹三人一同携手慢慢上了山坡,略为歇息,又朝前进。走了多时,歇息数次。才到了莲花庵。

  走进里面,并无一人。正在诧异,只见庵旁走过两个农人,林之洋上前访问骆太公下落。那两个农人道:“我们就是骆太公佃户,自从前年太公去世,骆小姐搬到水仙村居住,就把这些田地赏给我们种了。此山大虫,亏得骆小姐杀的一乾二净,我们才能在此安业。今年正月,骆小姐忽把太公灵枢搬去,闻得要回天朝,不知何时才来。这位小姐在此除了大害,至今人人感仰。但愿他配个好女婿;也不枉众人感戴一场。”小山听了,闷闷不乐,只得同众人仍归旧路。慢慢来到岸边,离船不远,只见多九公站在岸上同一年老道站在那里讲话。一齐进前,看那道姑身穿一件破衣,手中拿着一枝芝草,满面青气,好不怕人。林之洋道:“这个花子既来化缘,九公就该教水手随便拿些钱米与他,同他谈甚么!”

  多九公道:“这个道站疯疯颠颠,并非化缘。手中拿着灵芝,口里唱着歇儿,要求我们渡到前面,他将灵芝就算船钱。及至老夫问他渡到甚么地方,他说要到‘回头岸’去。老夫在海外多年,从未听见有个甚么‘回头岸’。这样颠颠倒倒,岂非是个疯子么?”只听那道姑口中又唱起歌儿。他唱的是:

  我是蓬莱百草仙,与卿相聚不知年;

  因怜谪贬来沧海,愿献灵芝续旧缘。

  小山听了,忽觉心中动了一动,连忙上前合掌道:“仙姑既要渡过彼岸,我就渡你过去。不知那枝灵芝可肯见赐?”道姑道:“女菩萨如发慈心,渡我过去,这枝灵芝,岂敢不献?况女菩萨面带病容,非此不能平复。”小山道:“既如此,就请登舟,我们也好趱路。”道姑听了,即同三人上船。多、林二人望着,不好拦挡,只得收拾扬帆。

  多九公道:“他这灵芝,并非仙品,唐小姐须要留神,不可为妖人所骗。老夫前在小蓬莱吃了一枝,破腹多日,几乎丧命,近来身体疲惫,还是这个病根。”道姑道:“这是老翁与这灵芝无缘,其实灵芝何害于人。即如桑椹,人能久服,可以延年益寿;斑鸠食之,则昏迷不醒。又如人服薄荷则清热;猫食之则醉,灵芝原是仙品,如遇有缘,自能立登仙界;若误给猫狗吃了,安知不生他病?此是物类相感,各有不同,岂能一概而论!”多九公听了,晓得道姑语带讥刺,只气的火星乱冒。

  小山把道姑让进舱内,同婉如、若花一齐归坐。刚要问话,那道姑把灵芝递给小山道:“且请女菩萨把这仙芝用过,涤荡涤荡凡心,倘悟些前因出来,我们更好谈了。”小山接过,一面道谢,一面把灵芝吃了,登时只觉神清气爽。再把道姑一看,只见满目仙风道骨,极其和蔼,脸上并无一毫青气。因向婉如耳边暗暗问道:“这位仙姑脸上本有一股青气,此时忽然不见,另变做慈善模样,你可见么?”婉如暗暗答道:“他的脸上那股青气,妹子看着正在害怕,姊姊怎说不见?这也奇了!”

  二人正在附耳议论,只见道姑道:“请问女菩萨:《毛诗》云:‘谁知乌之雌雄?’此言人非其类,所以不能辨其雌雄。不知这些鸟儿,他们可能自辨?”小山道:“他是一类,如何不辨?自然一望而知。”道姑道:“既如此,何以人仙就不各有一类呢?《易》云:‘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女菩萨若明此义,其余就可想见了。”小山不觉忖道:“怎么我同婉如妹妹暗中之话,他竟有些知觉?好生奇怪!”因问道:“请教仙姑大号?”道姑道:“我是百花友人。”小山暗暗诧异道:“他这‘百花’二字,我一经入耳,倒像把我当头一棒,只觉心中生出无限牵挂。莫非‘百花’二字与我有甚宿缘?他说他是‘百花友人’,若以‘友人’二字而论,他非‘百花’,可想而知。俗语说的:‘真人不露相。’我且用话探他一探。”

  因问道:“仙姑此时从何处至此?”道姑道:“我从不忍山烦恼洞轮回道上而来。”

  小山暗暗点头道:“因其不能容忍,所以要生烦恼;既生烦恼,自然要堕轮回了。此话不知说的还是‘百花’,还是‘友人’?含含糊糊,令人不解。他这言谈,句句含着禅机,倒也有些意味。”因又问道:“仙姑此时何往?”道姑道:“我要到苦海边回头岸去。”小山忖道:“据这禅语,明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了。”

  连忙问道:“那‘回头岸’上,可有名山?可有仙洞?”道姑道:“彼处有座仙岛,名唤返本岛;岛内有个仙洞,名唤还原洞。”小山不等说完,即又问道:“仙姑所访何人?”道姑道:“我所访的,并非别人,是那总司群芳的化身。”小山听了,心中若悟若迷,如醉如醒,不知怎样才好。呆了半晌,不觉下拜道:“弟子愚昧,今在苦海,求仙姑大发慈悲,倘能超度,脱离红尘,情愿作为弟子。”

  这里小山只顾求那道姑。那知多九公因被道姑讥刺,着实气恼,因同林之洋暗在前舱窃听。今见小山如此光景,因向林之洋道:“令甥女不知利害,受了道姑蛊惑,忽要求他超度,若不急急把她赶去,只怕唐小姐还有性命之忧哩!……”林之洋不等说完,一脚跨进舱去,指着道姑道:“你这怪物,敢在俺的船上妖言惑众?还不快走!且吃俺一拳!”小山忙拦住道:“舅舅:他是真仙,不可动手!”道姑冷笑道:“‘缠足大仙’何必动怒!我今到此,原因当日红孩大仙有言,意欲稍效微劳,解脱灾患,庶不负同山之谊;谁知无缘,竟不能同在。幸而前途有人,谅无大害。”因向小山道:“此时暂且失陪,我们后会有期,大约回头岸上即可相见。”

  说罢,下船去了。小山埋怨舅舅,不该把这道姑得罪。林之洋道:“俺不看甥女情面,早已给他一顿好打,如今还算待他好的。”小山道:“刚才仙姑忽把舅舅称作‘缠足大仙’,彼时我见舅舅听他相称,脸上忽然通红,不知何故?”林之洋道:“你看他疯疯颠颠,随嘴乱说,俺那有工夫同他搬驳,只好随他说去。”小山见林之洋支吾,不便细问。走了几时,不独百病消除,只觉精神大长。

  这日船泊水仙村。小山因东口山农人所言骆红蕖之事不甚明白,即托舅舅上去访问,原来廉锦枫已于正月同骆红蕖回家乡去了。林之洋得了此信,随即回来。离船不远,忽见海中撺出许多水怪,跳在船上,一个个青面獠牙,跑进船去。适值众水手都在岸上。林之洋喊叫:“快些上船放枪!”众人手忙脚乱,才上三板,还未渡到大船,那些水怪忽从舱内把小山拖出,一齐撺入海内。

  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